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中医学论文_多囊肾病中医辨治规律及证候研究并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5-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病因 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临床表现及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病因

    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多囊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最新治疗进展

    1 多囊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2 多囊肾病中医治疗的探索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对文献的多囊肾病中医诊疗规律研究及导师用药经验分析

概述

第一节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多囊肾病中医诊疗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基于数据挖掘的导师多囊肾病用药经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囊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调查研究

概述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导师中药治疗多囊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研究

概述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附录1 数据挖掘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 2 多囊肾病患者中医临床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文章摘要:研究背景多囊肾病是双侧肾脏出现无数囊肿并伴肾脏进行性增大为特点的一种单基因遗传性肾脏疾病,属罕见性疾病,但在遗传性肾病中发病率相对较高。其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前者因常在围产期及婴儿期死亡,故本研究以后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多囊肾病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易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但现代医学对于多囊肾病尚无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国际公认的针对性治疗手段,探寻潜在新型疗法已成为现今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肾病已成为我国的新趋势,但由于临床就诊患者相对较少,不利开展大型研究,故尚未建立针对多囊肾病的中医辨治体系,多依靠临床医家自身经验辨证治疗,文献报道以个案报道和名医经验为主,鲜少有大型临床研究。故本研究首先对文献和导师经验方进行数据挖掘分别梳理目前多囊肾病的中医辨治规律和总结导师临床用药经验,然后制定和发放问卷调查多囊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学情况,以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最后对导师收治的多囊肾病病例做疗效总结验证导师经验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能初步建立一个较完整的中医辨治体系为今后临床治疗多囊肾病患者提供研究基础。目的研究一:分别通过对文献和导师经验方的数据挖掘,从系统性、整体性的角度梳理并总结目前多囊肾病患者的中医辨治规律及导师用药经验;研究二:通过大量问卷调查明确多囊肾病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三:通过对比观察有无使用导师经验方的两组患者疗效验证导师自拟经验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一:通过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文献。从文献中筛选以多囊肾病的辨证和治疗相关内容作为信息主要来源,并重点围绕“药物”、“症状”、“病因”、“证型”、“方剂”等几方面的信息来建立多囊肾病中医辨证治疗之数据库以便分析统计,同时建立导师经验方数据库,均选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及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二:通过小部分面诊和大部分电子调查问卷结合的方式发放和收集问卷资料。对不同年龄、性别,基因型和肾病分期的患者进行分类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并探究其常见并发症与不同证型相关性。研究三:观察对比分析接受导师经验方及对症支持治疗者与仅接受对症支持治疗者两组多囊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以第3月、6月、9月、12月、18月、24月、30月、36月为主要观察节点,以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h尿蛋白定量和血红蛋白量为主要疗效指标,血尿素氮、尿酸,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为次要疗效指标,以血钾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安全性指标,结合中医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临床总疗效。结果研究一:1.文献数据挖掘共185首处方,共279味药物,使用频率排前10位的药物依次是:茯苓,黄芪,白术,甘草,山药,赤芍,大黄,丹皮,桃仁,当归。2.对文献药物功效分类及四气、五味、归经频次分析:这些药物涵盖21类药物,其中用药频数前10位据频次排列高低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止血药、理气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平肝熄风药;归经以脾经为主;药味多甘、苦、辛;药性多寒、温、平。3.结合关联规则的用药组合分析,共产生规则13条,其中6条常用三种药物组合关联规则,7条常用两种药物组合关联规则,三种药物组合以补肾药与祛湿药配伍使用为主,两种药物组合以补虚药和祛湿药以及活血化瘀药配伍为主,基本符合临床特点。4.对录入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6类核心处方,其中以茯苓、黄芪、白术、怀牛膝、山萸肉、山药、陈皮、丹参应用最普遍。5.临床症状频次分析,共涉及症状65种,以腰腹部胀痛或刺痛、神疲乏力、纳呆腹胀为主;共涉及舌象29种,舌象以“舌紫暗有瘀斑、舌暗红、舌淡白、舌淡红”和“苔薄白、苔白腻,苔黄腻”为主;共涉及脉象37种,其中以“脉沉细、脉弦细、脉弦滑”为主。6.病因频次分析,其邪实证的常见病因前三位为血瘀、湿热、溺毒,正虚证的常见病因前三位为气虚、阴虚、阳虚。7.中医辨证分析,依频次大小前10的证型如下: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壅盛证、肝肾阴虚证、湿热瘀阻证、血瘀阻络证、水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8.中医方剂频次分析,常用方剂为补肾方、活血化瘀方。9.数据挖掘导师用药经验,其核心方药为黄芪、水蛭、川牛膝、柴胡、土鳖虫。10.多囊肾病病机本虚标实,囊肿期痰瘀饮互结,肾衰期痰瘀饮日久,息以成积。11.导师用药特点为:培补脾肾、痰饮瘀积并治、疏利分消。研究二1.共发放调查问卷146份,回收143份有效问卷。2.女性患者易畏寒肢冷、面色萎黄、胸胁部胀痛、腰痛坠胀,男性易神疲乏力、面色黧黑、耳鸣耳聋以及泌尿系统症状。青年组视力减退的发生率更高,老年组较青年组患者更易纳呆腹胀,中年组更易面目浮肿、五心烦热。中老年组易面唇紫暗、舌质紫暗。薄白苔出现频率随年龄层次呈递减趋势,黄腻苔呈递增趋势。3.女性以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男性以气阴两虚证更常见,从年龄层面分析,青年组和中年组最常见的证型为脾肾阳虚证,老年组最常见的证型为气阴两虚证。血瘀阻络证可能为本病基础证型。4.PKD2(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2)基因突变者虚证的发生率高于PKD1(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1)突变者,PKD1非截短突变与PKD2突变者湿热蕴结证发生率较高。PKD1非截短突变和PKD2突变者虚证发生率远高于实证,而PKD1截短突变的虚证和实证的发生率较平均。5.高血压的发生与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有关,多囊肝的发生与肝肾阴虚证和气阴两虚证相关,血尿的发生与所有证型都具有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只与气血亏虚证无相关,泌尿系结石的发生与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和风热袭表证相关,心脏病变仅与气血亏虚和痰湿阻滞证无相关。6.多囊肾病早期患者虚证占比较高,随病情发展实证占比增加。研究三共收集101例,脱落17例,纳入患者共84例,经验方组和对症组各42例。经验方组前3月有血肌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后期维持在稳定水平,对症组前期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后期血肌酐持续上升,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经验方组血尿酸水平有下降。其余指标组间及组内差异不明显。经验方组临床总有效率64.3%,高于对症组。对症组不同CKD分期患者肾功能均有持续下降趋势,第12月后下降趋势加快,最终有10例患者转入透析治疗,经验方组各CKD分期患者肾功能在治疗前期有上升趋势,尤其是CKD3-5期治疗后期肾功能保持平稳,CKD3期在观察周期全程呈上升趋势。结论1.多囊肾病病机可以正虚邪实为特点,以“腰腹部疼痛、神疲乏力,纳呆腹胀、血尿、腰膝酸软、腹部包块”为主症,证型虚证多见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实证多见湿热壅盛、湿热瘀阻、血瘀阻络,常用方剂多为补肾方、活血化瘀方,药物多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常用药四气五味可能分别以“寒、温、平”、“甘、苦、辛”为主。导师用药特点以培补脾肾,痰饮瘀积并治,疏利分消为主,其核心药物以三棱、莪术、水蛭、土鳖虫活血化瘀散结,并以重剂黄芪扶正而不留邪。2.多囊肾病的中医证型实证多为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虚证多为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女性可能多见脾肾阳虚证,男性可能多见气阴两虚证,且病情比女性更重,随年龄层次增加,脾肾阳虚证渐转为气阴两虚证,故病情进展可能存在证型转化。病情初期多为虚证,后期多为实证。3.导师经验方可能具有长期延缓肾功能下降,降低血肌酐、血尿酸的作用,或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文章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网址: http://www.zgzxyjhsbzz.cn/qikandaodu/2022/0507/1338.html



上一篇: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论文_中西医临床医学专
下一篇: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论文_一流学科背景下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投稿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