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中西医结合,骨科大有可为(医声)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1年9月3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参会者在文旅服务展馆体验正骨技法。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 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很多冰雪运动爱好者的激情。但在滑雪

2021年9月3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参会者在文旅服务展馆体验正骨技法。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

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很多冰雪运动爱好者的激情。但在滑雪滑冰运动中,若身体不协调或者速度快反应不及时,很容易“三步一小跌,五步一大跌”,伤及筋骨,导致软组织挫伤、韧带断裂、肌肉拉伤、骨折等,这也让很多人感叹“雪道尽头是骨科”。

在此,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贾育松提醒,大家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充分热身,佩戴好护具。一旦受伤要及时就医,不要贻误治疗时机。

而对于骨伤的治疗,贾育松表示,中医、西医皆有独到做法,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有效路径。

不能一路向西,要无问西东

有人认为,中医骨科与西医骨科的区分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区分,又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落后与先进的关系。“这就必然导致对传统中医骨科的鄙薄态度。在这种态度下,既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传统中医骨科学的价值,更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西医结合骨科的深远意义。”贾育松说,“医学的最高目的在于治愈病人,促进病人的康复。凡是具有有效性的医疗方法不仅具有保存价值,而且具有传播价值。”

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内分泌免疫科主任冯兴中表示,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医学体系,对生命健康和疾病认知方式不一样。“中医通过发挥人整体的涌现作用来扶正祛邪,是围魏救赵、大禹治水。”他说,中西医结合,找好发力点很重要。

在贾育松看来,这个发力点就是骨科。“经过多年实践,中西医结合在骨折治疗的应用,吸取了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之长,提出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指导思想,充分概括了骨科临床上骨折治疗不可回避的治疗与康复、固定与活动、局部与全身、内因与外因、骨与软组织等相互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整体观念及微创理念的内涵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他说。

这些观点及理论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与考验,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被国际上称为中医接骨术,并不断与时俱进。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迅猛发展,开放性损伤、多发性损伤在骨伤科中越来越常见,单纯靠闭合复位和夹板固定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了适应这种改变,中西医结合骨科在治疗中开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各种复杂骨折。”贾育松说,这种改变是由原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无血疗法向有血疗法的转变,较多的西医治疗成分开始融入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之中。

从骨科的实际来看,西医和中医都有其各自理论体系,但在实践当中却可以进行结合发展,应该整合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这也是今后我国骨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不能一路向西,要无问西东。”冯兴中表示,一定要珍视中医的原创性,以此为基础,阐释中西医结合的路径、方式。

四路齐发,以人为本

未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发展之路该如何走?贾育松表示,可从4个方面着手。

首先,重视治未病,关注健康维护。中医认为“上医治未病”。随着“大健康、大卫生”理念逐渐推广开来,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都在转变,对中医预防保健的服务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骨科医生也应该重视起来,不仅要积极关注健康维护,更要将其落到临床。

其次,提升治疗理念,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过去,医学强调“生物医学模式”,现在强调“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此理念,技术趋向“微创化”,尽最大可能保留患者的活动功能;在辅助手段上,日趋“智能化”,导航设施已经逐渐普及。在此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特色,将中医正骨、推拿理筋、中药口服外用等疗法应用于临床,将中医特色护理和快速康复理念相结合,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促进早日康复。

第三,个性化治疗是当今医疗发展的重要万向,骨科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西医方面,3D打印技术能够制作出更加符合患者生理解剖特性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内植物,提高植入物与患者自身结构的契合度,使个体功能恢复达最大化。中医方面,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重视个体化诊疗。二者可以很好地配合。

最后,注重涵养医者仁心。“仁”是中医学与中医人的出发点。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简、便、廉的特点,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有利于患者康复,有利于最大化节约医疗成本,应当大力推广。

文章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网址: http://www.zgzxyjhsbzz.cn/zonghexinwen/2022/0315/1330.html



上一篇:坚持中西医并重 传承中医药事业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分龄施治!莱西所有新冠肺炎患者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投稿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